今日頭條上的奇怪現象:看‘跪族’們如何操控輿論-1.jpg (66.13 KB, 下載次數: 11)
下載附件
2024-8-17 07:01 上傳
如上圖。就連堂堂的中科院何研究員都如此理解,真是讓人大跌眼鏡。這么大年紀的老人,俗話說,您吃過的鹽比我們吃過的飯還多,哪怕沒上過學,憑借您九十七年的人生經驗,也是能夠輕松碾壓您那26萬粉絲智商的啊!所以,您如此理解這句話實在是不應該啊!除非您有別的用意?比如想測試您26萬粉絲的認知能力?
算了,不猜了,您老開心就行,畢竟這“無憂無慮”的日子是過一天少一天了。
<hr>既然何研究員不給他的粉絲們科普,那就讓咱理解試試:郭松民老師原文的第一句“我們是在資本主義內部反對資本主義的”,舉一個通俗易懂的例子:想象一下,你正在一家大型私企工作,這家私企的核心理念是將利潤最大化視為其最高目標,甚至,這種追求利潤的行為高于一切,包括員工的身心健康、安全和幸福感之上。
<hr>在這樣的環境下,員工長時間的工作,比如每天需要工作12個小時,這種過度剝削員工勞動價值顯然是不公平、不合理的。然而,即便身處這樣的環境之中,你依然堅守崗位,但同時也在內心深處思考并探索著如何通過合理合法的途徑來推動改變,以實現一個更加公平、公正的工作環境,讓勞動與報酬更加對等,員工的合法權益能夠得到保障。
<hr>郭松民老師原文的第二句“現在并沒有一個陜甘寧邊區供我們投奔,所以,外圓內方是不可避免的”。陜甘寧邊區是中國革命時期的一個重要基地,這里比喻為一種理想的環境或條件。這句話的意思是:在當前的社會現實中,沒有這樣一個理想的避風港可以投奔,因而必須采取“外圓內方”的策略!
<hr>上圖文章作者這樣的人也不知道是真無知還是真愚蠢,反正挺替他們的下一代擔心的,也不知道這種情況的遺傳率是多少。
<hr>像這種極端的故意歪曲、惡意解讀他人文章的行為,煽動虛假信息,借此誤導大眾網友,并對他人進行肆意詆毀,刻意扭曲言論,操控輿論的卑劣行徑,可以說是已經喪失了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線!
<hr>網絡上一些帶有偏見的“跪族”群體常常利用偷換概念來愚弄他們的粉絲。例如:他們常拿司馬南老師在美國投資房產的事來諷刺他“賺愛國錢,蹭愛國流量”,這種說辭就好像是你寒窗苦讀十幾載工作了。
<hr>因為你在外購置了房產,你被你們村里那些“紅眼病”見不得你比他們幸福的大媽們,指責你“背叛家庭,忘恩負義”,只顧自己享受,不顧及你父母當初供你讀書的艱難和期望。然而,事實是這樣嗎?顯然不是,你在外努力工作,積累財富,包括購置和投資房產,或是為家人提供好的生活條件。這種努力與付出,你們村里的人本應替你高興的,而不是不明就里地指責和嘲笑你。
<hr>同理,司馬南老師在美國投資房產,是他個人財務規劃的一部分,與愛國情懷無直接關聯。你們將這一行為曲解為國內賺錢國外花,說什么“賺愛國錢”,你們如此膚淺的認知,能夠長大成人太不容易了。
如果你們村里的大媽們將你對家庭的責任,曲解成“你只顧自己享受,不顧及你父母當初辛苦供你讀書的艱難”的說法,不覺荒謬嗎。而更可笑的是,那些跟在你們村大媽后面點贊的猥瑣大爺,渾然不覺他們自己那賊眉賊眼的模樣正被一眾網友當作茶余飯后的笑料和談資。
<hr>昨天,郭松民老師在網上提到他使用蘋果手機時遇到的支付功能問題,結果這又成為了這些“跪族”群體攻擊的借口。他們借機嘲諷、抹黑郭松民老師,這種無理指責和酸溜溜的諷刺,充分暴露了這些人內心的陰暗與無知。
<hr>在今日頭條上存在大量奇怪的現象。像司馬南、金燦榮、張維為、郭松民、溫鐵軍等幾位愛國大V,只要一提到他們,就會遭到這些“跪族”群體的謾罵和冷嘲熱諷。在他們的邏輯中,這么多愛國人士,甚至所有的愛國網友在他們眼里似乎都不是好人。
<hr>這些“跪族”群體對愛國大V們的指責,乍一看似乎“有理有據”,說什么“吃愛國飯”、“蹭愛國流量”、“割粉絲韭菜”。細想之下,這種只有大腦未發育完全才會得出的邏輯缺陷,簡直可笑至極,試問:難道不應該支持愛國,而去支持賣國嗎?
<hr>毛主席說:“凡是敵人反對的,我們就要擁護,凡是敵人擁護的,我們就要反對。我認為,對我們來說,一個人、一個黨、一個軍隊或者一個學校,如若不被敵人反對,那就不好了。那一定是同敵人同流合污了,如若被敵人反對,那就好了,那就證明我們同敵人劃清界限了。如若敵人起勁地反對我們,把我們說的一塌糊涂,一無是處,那就更好了。那就證明我們不但同敵人劃清了界限,而且證明我們的工作是很有成績的了。”
<hr>前段時間讀一本書,書中有一個詞叫作“自動腦補”。“自動腦補”一詞揭示了人類思維中無意識填補信息空白的機制,其可怕之處在于能扭曲認知,誤導判斷。在信息時代,它可能加劇誤解與偏見,提醒我們要保持警惕,學會批判性思考。
<hr>比如你在網上看到了一條新聞,你可能只是看到了一個標題,但是你會自動腦補出整個新聞過程,并跟著別人一塊兒口誅筆伐,然后就開始罵“人zhā”,等等。
<hr>網絡上的戾氣和暴力是怎么來的?書中是這么解釋的,說:很多是來自你大腦的自動腦補。因為大腦的責任就是填補空白。而自動腦補的東西來自哪兒呢?基本上都是來自你過去的經驗。所以,你以為你在評價一個公眾人物,其實你是在評價你自己。
<hr>當你在評價一個公眾人物的時候,你評價的是自己過往的經驗,你的經驗決定著你是怎么看待他人的,這就是我們大腦的基本工作原理。
<hr>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來看看大腦是怎么欺騙我們的。第一招叫講故事,大腦喜歡給我們講故事。比如說有一種病,叫作虛構癥,什么叫虛構癥呢?就是有的人會得視覺失認癥,也就是他的視網膜是正常的,但是大腦皮層發生了病變。
<hr>患視覺失認癥的人并不多,全世界就幾十個人,這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疾病。正是這種罕見的疾病,向我們揭示了大腦的運作方式。當一個人得了視覺失認癥以后,他經常會撞到墻。因為他看不見,他是盲的,所以他會撞到墻,總是撞得渾身青一塊、紫一塊。大家說他失明了,看不見,他說自己能看見,而且看得很清楚。然后別人問他,如果看得很清楚,那為什么還會撞墻呢?他說自己是在玩一個游戲,是不小心撞到的。這些失認癥的患者都不會認為自己是真的看不到,這就是虛構癥當中的一種情況。
<hr>這本書最后的總結得非常好,不是簡單地信或者不信。“當你在思考、相信、判斷時,想想大腦的運作機制。如果你覺得你的身體因為某件事而緊張,請稍作懷疑,如果你覺得一種信仰對你來說非常重要,以至于你無法忍受它受到質疑,你就會知道自己在一定程度上被動機推理蒙蔽了雙眼,請稍作懷疑,如果你自發地判斷某人,問問自己的判斷依據是什么,回想一下背景,請稍作懷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