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是騰訊公司推出的一個平臺,旨在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內容和服務。然而,近年來,微信公眾號似乎成了一些人“搬運”別人文章的工具,不僅侵犯了原作者的版權,也降低了平臺的水準和信譽。
公眾號成“搬運”大戶,騰訊處理態度遭詬病,馬化騰豈能熟視無睹-1.jpg (72.86 KB, 下載次數: 15)
下載附件
2024-8-2 22:03 上傳
據了解,微信公眾號存在大量“搬運工”,違規“搬運”別人文章的現象,很多人甚至是直接復制粘貼,不加任何修改或注明出處。
這些搬運者往往利用公眾號的閱讀量和廣告收入,牟取不正當的利益。而一些原創作者則因為作品被搬運而失去了相應的收入,知識產權也受到了粗暴的踐踏。
對于這種“搬運”現象,騰訊公司好像并沒有采取有效的機制來打擊此類行為,抄襲者仍舊能夠大行其道,實在令人費解。
公眾號成“搬運”大戶,騰訊處理態度遭詬病,馬化騰豈能熟視無睹-2.jpg (30.79 KB, 下載次數: 12)
下載附件
2024-8-2 22:03 上傳
有網友指出,騰訊公司之所以無法有效處理這種抄襲行為,是因為它自身也是一個“山寨大王”,經常模仿別人的產品和創意,比如微信就是抄襲了WhatsApp,QQ音樂就是抄襲了Spotify等。
對于騰訊公司的這種做法,馬化騰在公開場合也曾承認自己模仿了別人,這種現象無可厚非,任何一個偉大的公司可能都是從模仿中超越的,騰訊也不例外。
公眾號成“搬運”大戶,騰訊處理態度遭詬病,馬化騰豈能熟視無睹-3.jpg (46.32 KB, 下載次數: 12)
下載附件
2024-8-2 22:03 上傳
不過,在編者看來,模仿并不是抄襲,如果原封不動地搬運別人的作品,其實和偷盜行為沒有任何區別,任何一個內容創作平臺都不能縱容此類行為。但在公眾號平臺上,“搬運”似乎成了原創作者需要面對的一個老大難問題。
面對騰訊公司又臭又長的申訴流程,很多原創作者選擇了放棄申訴,任由“搬運工”偷盜自己的作品,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騰訊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有多么薄弱。
據一位原創作者透露,他本人飽受公眾號“搬運”之苦,屢屢在平臺上投訴,但卻沒有收到好的效果,這與騰訊公司“和稀泥”式的處理態度有很大關系。
公眾號成“搬運”大戶,騰訊處理態度遭詬病,馬化騰豈能熟視無睹-4.jpg (13.85 KB, 下載次數: 17)
下載附件
2024-8-2 22:03 上傳
比如:在原創作者投訴過程中,騰訊公司可能會把投訴材料轉交“搬運”者,如果在此期間搬運者主動刪除抄襲的作品,那么投訴就會以“失敗”告終,而此時的抄襲者早已經賺足了流量。
對于抄襲者,騰訊的處理態度好像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很多人反復抄襲還能在平臺上大行其道,讓人無法理解。
這也許就是騰訊公司遭受詬病的處理之道!
相比之下,百度的百家號內容創作平臺對抄襲者幾乎是零容忍,創作者一旦出現兩次抄襲現象,直接封號處理、頂格處罰。反觀騰訊公司,在這一方面做得遠遠不夠。
作為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對這種現象豈能熟視無睹?如果馬化騰不能引領騰訊公司走向創新和正義,反而要在“山寨大王”之路上越走越遠,這不僅損害了互聯網內容行業的形象和發展生態,也會降低自己的信譽度。
公眾號成“搬運”大戶,騰訊處理態度遭詬病,馬化騰豈能熟視無睹-5.jpg (43.06 KB, 下載次數: 17)
下載附件
2024-8-2 22:03 上傳
對于公眾號的“搬運”行為,編者希望馬化騰能做一個有道德和良知的人,要尊重知識產權,保護原創作者的勞動成果,維護公眾號平臺的公平和正義。
作為首席執行官,馬化騰顯然要為此負起責任,著力改變公眾號平臺的管理和審核機制,打擊和清除所有搬運者和抄襲者。如果騰訊仍舊視而不見,甚至默許或縱容這種行為,那么馬化騰永遠也摘不掉“山寨大王”的帽子。 |
|